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专家建议

王瑞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开创机械工业对外开放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015]30号文件精神,研判形势、明确方向,总结工作、提出对策,积极稳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努力开创机械工业对外开放新局面,为实现机械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面对着复苏艰难曲折的严峻形势,各国已深切感到,必须同舟共济,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以合作推动互利共赢,以创新谋求平衡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世界经济及制造业格局呈现新特征

  一是全球经济在不均衡的低速增长区间徘徊。目前,美国主要宏观指标好转,经济复苏的基础较好,中长期竞争力在加强,美元可能进入升值周期;欧洲因增长迟滞,欧洲版的量化宽松政策呼之欲出;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笼罩下出现负增长,将继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借此刺激经济发展;俄罗斯受美国发动的石油战和金融战的影响,面临资金外逃、货币贬值等导致的通胀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等一系列问题;印度经济增长保持5%左右,巴西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同时均面临较高的通胀率。

  另外,地缘政治威胁、恐怖主义威胁、长期宽松政策的刺激,使得全球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世界贸易始终处于低迷状态,2014年贸易量增速仅比GDP增速快0.8个百分点,与国际金融危机前5年贸易量快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速1倍形成强烈反差;美国新能源革命给国际能源格局、能源结构带来重大变化,还将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二是全球制造业处于新的调整阶段。2011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19.8%,超过美国,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此消彼长,影响着全球经济和制造业的未来走势,世界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进入新的调整阶段。发达国家相继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国际资本流动放慢甚至回流,国际产业转移放缓,以应对经济危机和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同时,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塑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发展中国家追逐竞争日益加剧,东南亚国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以其廉价劳动力和战略位置吸引全球制造业落户,越南、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承接制造业转移步伐越来越快,大有成为新“世界工厂”的趋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20国集团成员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通过了10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2013年最富裕的国家比2009年增加了23%的保护主义措施。以美国主导的区域贸易协定把中国排斥在外,充分暴露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居心。

  三是我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目前,我国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另据联合国相关组织资料显示,我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我国对外总投资规模已超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历史上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新时代,对于全球投资格局、国际分工布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新常态特征凸显,行业增速、结构调整等呈现新特点。据1~7月数据统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利润总额7145亿元,同比增长0.13%,以上主要指标均为近年来同期新低;实现出口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逐月回落;重点监测的119种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降的有74种,占比达62.18%;累计同比价格指数连续43个月低于100;超过半数的产品产量下降,也属史上首次,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在攻坚克难保持稳增长的同时,行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亮点。1~7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66.53亿元,同比增长8.93%。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2.02%,高于上年同期5.48个百分点,高于机械工业投资平均增速13.0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变化,显示出机械工业正在由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

  另外,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品加速发展。1~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比增长2.5倍和2.6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销量达467.88万辆,同比增长13.6%,市场份额为41.2%。为农机配套的四缸、六缸柴油机销量不降反升,与产品升级相关的核心部件增压器、后处理、燃油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同时,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意识有所增强。目前大型铸锻件质量合格率达到98%左右。能源装备、机床工具、智能化制造等,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新型营销模式陆续出现,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表明机械工业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中迈出了新步伐。

  (二)我国机械工业国际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全球制造业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加快我国机械工业“走出去”、推进国际化进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是有效对接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深度融合。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并成为机械产品出口大国。但整体来讲,机械产业产能体量大块头足,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必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运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外向型经济再上新水平。

  我国机械工业如何主动与国际市场对接,推进优势产能、富余产能转移与合作,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新市场,为经济中高速增长增力减负,这是最现实的挑战。要主动与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对接,有效配置全球资源要素,通过自主创新、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收购引进等途径,大力推进产业链向高端水平迈进,以竞争新优势与跨国公司同台角逐,这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要主动与国际产业变革对接,把握定位、明确方向和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产能合作以及商品输出,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在内的产业输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形态、更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这是我国机械工业要长期应对的挑战和奋斗的目标。

  二是管控能力的挑战。从机械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收购、兼并、建厂等实践中可以看到,做好前置性工作十分必要,提高境外自我管控能力更为重要。首先是提高企业自治能力。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同时,主动克服“水土不服”问题,自觉遵守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及市场规则,尊重当地文化、宗教和习俗,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的自治能力,这是企业“走出去”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其次是提高企业国际经营管理能力。要能够合理解决好“跨国多元素融合、全新业务格局构建、国际经营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真正使“走出去”变为“融进去”,到形成有机整体、产生较好效能。再次是提高企业再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创建产品品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真正融入全球化、锤炼成为可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一点上看,管控能力的挑战更具现实性。

  三是风险防控的挑战。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看起来是经贸活动,但往往涉及很多复杂的非经济因素。目前国际上的政治偏见和“冷战思维”仍有市场,法律双重标准也影响巨大。一些国家贸易机构以“威胁国家安全”、“侵犯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不公平贸易”等政治和经济理由阻碍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落地”,投资的风险、金融的风险,以及人身安全等风险,处处存在,随时发生。

  同时,境外法律风险更需要着重予以防范。机械工业“走出去”的国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其政治经济政策上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沿线国家在市场准入、政府管制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各有不同,相当一部分国家目前还不是世贸组织成员。有些国家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反倾销反补贴等规定,对外国企业影响较大。规避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化解政治障碍、处理法律纠纷,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筑牢自身防线,确保企业的正当权益和公平待遇,以提高境外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挑战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挑战同时也蕴含机遇,只要勇于面对,科学施策,积极化解,力求实效,确保安全,便可化干戈为玉帛,实现自身平稳发展。

  二、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大有可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机械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奠定了一定基础,创造了较好条件。

  (一)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下较好基础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机械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全行业100多个重点产品中,有近四成产品产量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机械工业出口额为4022.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23427.5亿美元的17.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在我国外贸出口中保持和占有较大的份额。同时,连续九年实现贸易顺差,2014年创历史新高达791亿美元。

  目前,我国由资本净输入国发展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4年,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1028.9亿美元,其中机械工业投资活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占比达到20%左右,并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机械工业正在由出口大国向投资大国挺进,并成为支撑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力量。

  (二)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拥有良好条件

  目前,机械工业出口产品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投资足迹遍布五大洲。2014年,全行业13大产业领域,在巩固和保持北美地区、欧盟国家、亚洲地区等传统出口目的地以外,已将东盟国家和非洲地区迅速拓展为重要出口地,其出口贸易额占到全行业出口贸易总额的19.2%。同时,对拉丁美洲的出口也渐成燎原之势,其发展前景不可低估。

  机械工业的海外投资,现已在合资经营、兼并整合、技术输出、CKD合作等基础上,逐步深化为建立控股公司、创办独资企业、实施品牌销售、开展融资租赁等,多措并举进行国际化运作。如徐工集团成功收购德国施维英股权,并建成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以并购德国、荷兰两家零部件企业为基础建立的欧洲研究中心和采购中心开业运营;在巴西的年产7000台各类工程机械的基地竣工投产,并稳步推进南非、东欧、印尼、印度的基地建设;同时,计划建成海外销售服务备件网点200个左右,构建多区域支撑、多项目驱动的产业格局。吉利集团继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又在英国投资建厂生产出租车,计划到2023年实现年产3.6万辆规模,其中约80%用于出口;比亚迪电动汽车试水巴西市场,自2013年底以来,中国品牌比亚迪逐步成为巴西汽车市场上一颗依靠技术冉冉升起的新星。卧龙电器并购了第三大电机生产商ATB驱动之后,已经在欧洲五个国家建立了工厂,从业人员达到3500多人。

  (三)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具备一定能力

  随着机械工业开放型经济步伐的加快,全行业对外贸易与“走出去”,逐步实现了结构性调整和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2014年,机械工业一般贸易出口明显优于加工贸易出口,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导方式。全年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同比增长11.2%,而加工贸易同比仅增长1.99%。出口产品结构也从单一产品向成套设备和制造服务转变,从简单产品向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并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

  一批先行企业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形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团队。如济南二机床在为福特汽车公司本土两个工厂提供5条大型冲压生产线后,近期又赢得第三个工厂大型冲压生产线订货项目,实现了进军国际高端市场的连续突破。滨州渤海活塞现已成为康明斯、大众、奔驰、卡特匹勒、克莱斯勒、通用公司、道依茨等国际一流公司的配套商。特变电工500千伏高新技术产品先后进入美国、俄罗斯、巴西等60多个国家,还承担了印度首条765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近50%高端产品研制任务,并投资1亿美元建设了特高压产品研制基地,不仅提高了中国机电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提供了将国内产能向海外释放的成功案例。三一重工收购德国一家企业后,强化了在国际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的突出地位,目前巴西分公司已实现盈利,在中东和非洲市场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柳工集团现已在全球重点市场分别建立了8家海外子公司,并在完成收购波兰HSW公司两年后,获得波兰最佳外国直接投资奖。

  (四)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机械工业“走出去”起步较早,并在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行业角度讲,主要是发挥行业管理支撑和服务功能,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积极引导行业参与全球经济与制造业调整变革,努力扩大出口,提高对外贸易额,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面向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引资引智引技,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坚持持续推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提高整体素质,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修炼内功,打造增长新动力;坚持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创机械工业对外开放新局面。

  从企业角度讲,主要是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重点,积极运用两种资源,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以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实现从单一产品到成套设备和配套工程服务出口;采取投资建厂、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优势产能转移,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坚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实现高端和品牌为根本,瞄准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互补性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合资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我为主、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规避风险,积极稳妥开展国际合作,并通过法律、文化融合等途径,形成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实现共赢的全面合作。

  如中联重科2009年成功收购CIFA公司部分股权后,又于2012年通过回购CIFA其他股权,实现了对CIFA的整体收购,将中联重科“包容、共享、责任”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耀锋公司投资合作建立北美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对北美高端市场竞争企业产品的成本评估、知识产权分析、技术优劣评价等,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美国市场消费者习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高端产品,产品上市在美国销售火爆。潍柴动力在海外并购中坚持实施“三不政策”,即产品不拿出、工厂不关门、技术不拿走。自2008年以来,先后并购法国博杜安公司、意大利法拉帝公司、凯傲集团、林德液压,不仅控股林德液压,同时成为凯傲集团第一大股东在欧洲成功上市。奇瑞汽车现已实现了由单纯的卖产品到品牌营销,从依靠合作伙伴营销网络到重点市场自建营销服务网络,从销售整车到海外投资建厂的战略调整,目前已建成由1100余家销售网点和900余家售后服务网点组成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产品销到哪里、服务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并通过培训提高海外经销商维修技能,提高产品美誉度和品牌溢价能力,通过调结构的产品策略加速在销产品向新产品切换过渡,至2014年已连续13年全国乘用车出口第一。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了解掌握的国别、国情等情况和相关信息有限,“走出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一定损失和不良影响;二是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风险防控能力较弱,企业文化难以融合,中资企业恶性竞争,在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优势方面,与知名跨国公司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技术支撑能力不足,投入产出和产品更新效率不高;四是人力资源薄弱,缺乏“走出去”的专门专业人才和复合型高端人才等等。总之,机械工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并存,困难与责任并重,开创新局面,尚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三、机械工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任务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是开展互利合作、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抓手。机械工业是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的国之重器,推进产业实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机械工业要把促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作为发展重点抓紧抓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目前,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30号》文件精神,以国际化的视野,着眼世界经济发展全局,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深远意义。自觉排除畏难情绪和观望心态,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审时度势,从现实和长远发展出发,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看到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不仅是释放产能、稳增长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的有力举措,更是实现机械强国的必由之路,自觉增强主动性、激发能动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之路,使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成为促进企业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水平提升的动力和突破口,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多管齐下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要充分运用已有产业输出的基础和条件,主动把面向全球市场打造的、具有性价比竞争优势的行业产能和机械装备,按照市场需求转移输出,培育国际新市场和外贸新增长点。

  (二)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全面把握“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原则要求

  机械工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是在输送产能、盘活存量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选择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际市场有需求的产业产品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要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既要注意自身的转型升级,又要充分考虑所在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互利合作。要加强标准对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获得所在国法律和市场的认可。要注意把握国际市场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的特点,加强研发力度和新产品的创新力度,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产品核心技术的支撑,以确保新产品储备和市场份额。要讲求投资效率,自觉按市场规律办事,注意处理好相关关系,国际产能合作不是国际援助,要确保投资保值增值,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

  要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国际化经营问题的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国际规则和所在国法律。要不断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和投资所在国法律制度,把握境外法律风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并将法律风险防范纳入国际产能合作的整体规划,同步谋划、同步实施。要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境外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应急处理机制,切实规避境外法律风险,妥善应对法律诉讼,有效维护稳健经营和资产安全。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所在国宗教、文化、习俗等相互关系,避免发生不必要纠纷,造成不必要损失。

  (三)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着力把“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布局落实到位

  加快机械工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一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文章,必须充分依靠国家扶持政策的指导,谋划在先、布局在前,不能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更不能见利忘义、恶性竞争。要根据国家整体战略和行业发展目标,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和做大做强产业,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着眼产需对接互利共赢,瞄准目标国家市场需求,主动取得我国驻外使馆和商务机构的指导帮助,因国施策、因业施策。要积极探索快捷有效的运行方式,如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园区“抱团出海”,通过工程总承包“造船出海”,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运作模式,有力有序向前推进。

  要根据行业特点,本着对方有需求、企业有优势的原则,首选面向与我产业和装备契合度高、有合作条件和基础且合作愿望强烈的发展中国家。近期要把非洲和亚洲周边相关国家作为重点方向,其中可将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分别作为产业走向中亚、东南亚和东非的优先承接地。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沿线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和规划相衔接,逐步带动产能合作全面铺开。要注意与具有高端制造优势的发达国家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对外开放为现实要求,因此,也要高度重视开发发达国家市场,持续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突破口。另外,要兼顾对我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有的放矢地把“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布局落实到位。

  (四)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开创“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新局面

  推进机械工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行业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的地位作用。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汽车、石油装备、机床工具、通用机械、农业机械、零部件产业等重点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向境外输出,都将成为机械工业走出国门的主力军。行业重点领域的排头兵企业,要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着力强化核心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调设计、精准营销、增值服务创新、媒体品牌推广等,建立全球产业链新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势企业要加快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走出去”的企业,要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投资和经营风险管理,培育国际化企业文化,提高境外本土化能力和水平。

  总之,要积极履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倡导的“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发展理念,在“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创机械工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新局面。

  (五)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机械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服务

  中机联作为机械工业的综合性协会,将继续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遵循讲服务、求创新、抓实效的原则,整合协调行业之力,努力为推进机械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服务。各专业协会是各行业的重要服务机构,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我们要联合起来,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政策宣传和规划引领。要积极带动行业和企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宣讲。通过加大网络和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会议和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强有针对性的宣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机械工业“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中,要把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成绩和问题,根据国家总体部署要求,借鉴跨国公司经验,立足行业企业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确定行业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形成机械工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行动指南。在此基础上,力争将行业主张和规划的重要内容,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政策建议,争取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并努力与国家境外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密切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2、加强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中机联及相关专业协学会,现与国外和境外的相关组织建立了较为广泛的联系,仅中机联就与德、美、英、法、韩和俄罗斯、捷克等20多个国家协会或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一些专业协学会还在国外境外相关行业组织中担任了领导职务,并保持定期和不定期的高层接触和人员往来。部分企业也在国外境外建有工厂、研发机构等,与当地政府及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要很好借助这一资源优势,深入了解掌握国外产能合作动向及市场需求,包括人文环境、法律法规、风险隐患等情况,尽快探索建立起以各分行业为单元的具有实际作用的行业信息平台,以通畅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求。

  要积极了解企业诉求,组织行业和有关方面专家,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选项、定位、评估、决策等方面把关定向。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作法和经验,探讨行业协会“走出去”的模式与机制,研究行业协会建立海外机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整合行业资源、取得政府支持,在国外境外建立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机构,在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协助企业处理困难和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3、加强平台对接和交流互动。中机联及各专业协学会,要充分运用广泛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国驻华使馆及商务代表处举办的各种招待会、发布会、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渠道,积极收集动态信息,不定期地进行信息发布或举办国际产能合作对接会,为企业搭建国际产能合作双边或多边交流对接的平台。

  要结合发挥机械工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功能,在举办机械工业商务会议、机械工业应对贸易摩擦培训班的基础上,运用好人才引进资质,创建人才共享平台、培训沟通平台和经验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互动,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4、加强典型引导和环境营造。中机联系统要以科学严谨、履职担当的精神,想行业所想、务企业所需。要密切关注行业和企业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的动向和实际需要,及时了解情况,反映困难诉求,提出意见建议。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培育典型,以典型推动引导行业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

  要紧密围绕国家签署的国际合作框架和推进产业投资、经贸合作等重点合作项目,利用中美、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欧投资协定、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等政府间多双边谈判对话平台,积极通过有关部门反映企业主张和诉求,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和公平待遇,为维护企业权益争取政策支持,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同志们,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开创机械工业对外开放新局面,为建设机械强国和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人民日报: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
下一篇:人民日报: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